作為體育人,李永波把法網的冠軍和奧運冠軍放在一個天平上,認為還是奧運金牌的分量比蘇珊·朗格朗杯要重。我們都知道,網球和足球是世界體壇職業化最高的兩個項目,四大滿貫的冠軍含金量肯定高于奧運冠軍,就像奧運足球金牌無法與世界杯冠軍相比一樣。就論為國爭光,法網絲毫不遜奧運會。但對中國的體育官員來說,奧運會是至高無上的,它是政績考核的硬指標。
國家網球運動管理中心主任孫晉芳要比李永波有高度———舉國體制孕育李娜成功,她是國際化第一人。時間閃回到2005年,李娜曾炮轟體制的束縛,國家隊教練水平不行,獎金分配不公……孫晉芳針鋒相對,質疑李娜的道德水準和責任感。應該承認,那是歷史的局限;必須承認,網管中心與時俱進了。
媒體現在很糾結,李娜的成功到底是舉國體制的功勞,還是國際化的功勞。因為李娜是喝著舉國體制的乳汁長大的,是在國際化的進程中取得佳績的。雙重的成長背景造就了今天的李娜,她的成功模式區別于從小就是個人奮斗的丁俊暉,也有別于舉國體制呵護下的劉翔。有人說李娜和姚明很相似,其實不然,姚明局限在一個區域的職業聯盟中,而李娜是奮戰在全球化的網球職業聯盟中。在中國,走進世界體壇頂級明星行列的人,成長經歷都是多元化的,不能期望單一的生長線。
李娜不可復制,就像姚明、劉翔和丁俊暉一樣。李娜就是李娜,屬于她前行的道路,別人走下去,前途未必光明?!?/div>